男性梅毒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不同階段,根據病程可分為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結合搜索結果中多個來源的醫學描述,其核心表現可總結為以下五大類:
1. 硬下疳(一期梅毒)
男性感染后約2-4周,生殖器部位(如陰莖、龜頭、包皮、冠狀溝)或肛周出現無痛性硬結或潰瘍,邊界清晰,觸感如軟骨樣硬度,表面可有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強。硬下疳通常單發,持續約4-6周后可自行消退。
2. 淋巴結腫大(一期梅毒)
硬下疳出現后1-2周,腹股溝或感染部位的淋巴結會無痛性腫大,質地堅硬但不融合,無紅腫或化膿。
3. 皮疹與黏膜損傷(二期梅毒)
梅毒疹:全身泛發對稱性皮疹,如斑疹、丘疹、膿皰或鱗屑性皮損,常見于軀干、四肢、手掌/足底,呈銅紅色或暗紅色,可能伴脫屑。
黏膜損害:口腔、咽喉、生殖器等黏膜處紅腫、糜爛或潰瘍,肛周可能出現扁平濕疣(表面濕潤的扁平丘疹)。
4. 脫發與全身癥狀(二期梅毒)
部分患者出現斑片狀脫發(如“蟲蝕狀脫發”),并伴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關節腫脹等全身癥狀。
5. 神經系統及內臟損害(三期梅毒)
未經治療的梅毒可能進展為晚期,表現為:
神經癥狀:頭痛、認知/記憶力下降、肢體不協調、偏癱等。
心血管損害:主動脈炎、主動脈瘤等,可能導致胸痛、呼吸困難。
骨關節損害:骨膜炎、骨痛、關節畸形。
治療建議
早期梅毒(一、二期)可通過青霉素類藥物(如芐星青霉素)規范治療。若出現上述癥狀,需及時就醫確診,避免進展為不可逆的晚期損害。更多詳細分期癥狀及治療方案可參考來源:人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