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性的性傳播疾病,那么梅毒傳播途徑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將詳細探討具體如下:
一、性接觸傳播(最主要途徑)
占所有傳播途徑的90%以上。梅毒螺旋體通過皮膚黏膜破損處(如生殖器潰瘍、皮疹等)直接傳播,性行為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口交等,在早期梅毒(一期硬下疳、二期皮疹階段)傳染性最強,接吻或接觸損傷部位也可能感染。
二、母嬰傳播
垂直傳播(胎盤傳播):感染梅毒的孕婦在妊娠4個月后,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流產、死胎或先天梅毒。
水平傳播(產道傳播):分娩過程中,新生兒接觸母體產道分泌物或血液導致感染。
三、血液傳播
通過輸入梅毒患者的血液或共用針具(如靜脈注射毒品)傳播,但概率遠低于艾滋病。早期梅毒患者血液中螺旋體濃度較高,風險更大。
四、間接接觸傳播(罕見)
接觸被梅毒患者體液污染的衣物、毛巾、剃刀、餐具等物品,或與患者共用浴缸、馬桶等,若皮膚有破損可能感染。
五、醫源性傳播
因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或醫務人員意外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導致的感染。
注:梅毒在感染4年后傳染性顯著降低,規范治療可阻斷傳播。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篩查,孕期需做母嬰阻斷治療。更多詳細數據可參考來源人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