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引起的疾病,其嚴重程度因感染者免疫狀態、并發癥及感染類型而異。以下是綜合分析:
一、疾病概述
傳播途徑
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如接吻、共用餐具、口對口喂食),也可通過輸血或器官移植傳播。90%以上的成人曾感染過EB病毒,但多數為隱性感染。
常見癥狀
急性感染多表現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典型癥狀包括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頸部)、肝脾腫大、皮疹等。兒童感染可能出現高熱、扁桃體化膿、肝功能異常。
二、嚴重程度判斷
免疫功能正常者
多數癥狀較輕,可自愈,病程約2-3周。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發熱(數周至數月)、肝脾腫大或肝功能異常,但預后良好。
免疫功能低下者
更易發展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或嚴重并發癥,如嗜血細胞綜合征(死亡率約50%)、鼻咽癌、淋巴瘤等。
長期潛伏的病毒可能被激活,引發反復感染。
特殊人群風險
兒童:重癥感染可能導致嗜血細胞綜合征,需警惕肝脾破裂風險。
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患者):易出現多器官衰竭,病死率較高。
三、潛在并發癥
嗜血細胞綜合征:表現為持續高熱、全血細胞減少、肝脾壞死,需及時干預。
癌癥關聯性:EB病毒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胃癌等存在相關性。
慢性活動性感染:長期發熱、多系統受累(如肺、肝、神經系統),治療難度大。
四、治療與預防
治療原則
輕癥:以對癥支持為主(如退熱、保肝),無需抗病毒治療。
重癥:使用更昔洛韋、干擾素或免疫球蛋白,需住院治療。
預防措施
避免與感染者唾液接觸(如接吻、共用餐具)。
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監測EB病毒載量。
總結
EB病毒感染對健康人群通常不嚴重,但可能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造成生命威脅。若出現持續高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更多詳細信息可參考來源人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