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定義與形成原因
一、疾病定義
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又稱鐮狀細胞貧血癥)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屬于血紅蛋白病的一種。其核心特征為紅細胞因異常血紅蛋白(HbS)而扭曲成鐮刀狀,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壽命縮短,并引發血管阻塞、組織缺血等一系列并發癥。
臨床表現:
· 慢性貧血、黃疸、肝脾腫大;
· 疼痛危象(骨骼、胸腹等部位劇烈疼痛);
· 易感染、發育遲緩,嚴重者可出現器官衰竭或休克。
二、形成原因
1. 基因突變
· 核心機制:由HBB基因(編碼血紅蛋白β鏈)點突變引起,β鏈第6位谷氨酸被纈氨酸替代,形成異常血紅蛋白S(HbS)。
· 遺傳模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父母均為攜帶者(雜合子),子女有25%概率患病(純合子)。
2. 紅細胞變形與溶血
· 脫氧狀態下,HbS分子聚合形成纖維狀結構,迫使紅細胞扭曲成鐮刀狀;
· 鐮刀狀紅細胞易堵塞毛細血管,導致局部缺血和炎癥反應,同時因脆性增加而加速破裂(溶血)。
3. 誘發因素
· 缺氧、脫水、感染或寒冷環境可加重紅細胞鐮變和癥狀。
三、與其他疾病的關聯
· 并發癥:包括器官缺血損傷(如腎衰竭、腦卒中)、慢性潰瘍、肺動脈高壓等。
· 與地中海貧血的區別:兩者均屬血紅蛋白病,但地中海貧血由珠蛋白合成量減少引起,而鐮刀型貧血由結構異常導致。
四、治療與研究進展
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主要采取對癥治療:
1. 支持治療:補液、止痛、輸血緩解危象;
2. 預防措施:接種疫苗防感染,避免缺氧和脫水;
3. 前沿療法:造血干細胞移植或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可能為未來治愈方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診斷或遺傳咨詢,可參考權威醫學平臺(如搜索結果中提及的醫院或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