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的核心生理作用
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激素,通過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轉化為能量或儲存為糖原、抑制糖異生和糖原分解來維持血糖穩態。此外,它還能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并拮抗升糖激素(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的作用,從而全面調節能量代謝。
血糖調節的關鍵機制
胰島素通過增加葡萄糖的轉運與利用、促進肝糖原合成、抑制糖異生等途徑降低血糖。其作用分階段呈現:即刻作用(數秒內促進細胞攝取葡萄糖)、快速作用(數分鐘內調控酶活性促進糖原合成)及延遲作用(數小時至數天通過基因調控促進脂肪與蛋白質合成)。
臨床應用與適應癥
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尤其適用于1型糖尿病(完全依賴外源性胰島素)、2型糖尿病晚期(口服藥失效或胰島功能衰竭)、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急癥(如酮癥酸中毒)。此外,外科術后創面愈合困難或合并嚴重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胰島素治療以控制血糖并促進組織修復。
胰島素的分類與使用策略
根據作用時間,胰島素分為基礎胰島素(如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如門冬胰島素)。基礎胰島素模擬生理性持續分泌,控制空腹血糖;餐時胰島素針對餐后血糖高峰。臨床常采用“基礎+餐時”聯合方案,或預混胰島素簡化治療。初始使用需根據血糖譜調整劑量,并配合飲食與運動管理。
使用風險與注意事項
胰島素過量可能引發低血糖,嚴重時可導致昏迷或休克,需密切監測血糖并隨身攜帶急救糖。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因合成代謝增強)或注射部位脂肪萎縮。治療中需個體化調整劑量,避免與升糖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尤需警惕夜間低血糖風險。
預防并發癥的重要作用
通過穩定血糖,胰島素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風險,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及心血管疾病。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如新診斷2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泵治療)有助于逆轉高糖毒性,保護殘存胰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