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轉基因食品,科學界普遍認為,經過嚴格審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等多個權威機構都表示,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沒有證據顯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
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抗病蟲害能力、耐逆境能力等,有助于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同時,轉基因技術也可以用于生產更健康、更環保的食品。
當然,轉基因技術也存在一些爭議和潛在風險,如:
潛在的過敏反應
轉基因技術可能會將原本不存在于食品中的蛋白質引入,而這些新的蛋白質有可能成為過敏原。例如,將一種來自巴西堅果的基因轉入大豆中,以增加大豆的營養價值,結果發現這種轉基因大豆含有能導致過敏的蛋白質。對于那些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群來說,食用這種轉基因大豆就會引發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的癥狀可能包括皮膚瘙癢、呼吸急促、胃腸道不適等,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基因漂移問題:轉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能會通過花粉傳播等方式擴散到非轉基因作物或野生近緣種中。例如,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的花粉如果飄落到附近的野生雜草上,可能會使這些雜草獲得抗除草劑的特性,從而產生 “超級雜草”。這些 “超級雜草” 會對農業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增加雜草控制的難度和成本。
對非目標生物的影響:轉基因作物可能會對非目標生物產生不良影響。比如,某些轉基因抗蟲作物產生的毒素,除了對目標害蟲有殺傷作用外,還可能會影響到有益昆蟲,如蜜蜂、蝴蝶等。蜜蜂在傳花授粉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其數量的減少會影響到植物的繁殖和生態系統的平衡。
可能存在的毒性作用
雖然目前多數研究沒有明確表明轉基因食品有毒性,但從理論上來說,轉基因過程可能會導致食品中產生新的有毒物質。這是因為基因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植物的代謝途徑,從而使植物合成出一些原本不會產生的有毒化合物。例如,在轉基因過程中,基因的插入可能會破壞植物細胞中原有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導致一些有毒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長期食用含有這些有毒物質的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人體的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
抗生素抗性標記基因的風險
在轉基因技術中,常常會使用抗生素抗性標記基因來篩選成功轉化的細胞。這些標記基因可能會隨著轉基因食品進入人體腸道。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存在一種可能性,即這些抗性基因會轉移到人體腸道的有害微生物中,使它們獲得對抗生素的抗性。這樣一來,當人體感染這些有害微生物后,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增加了治療疾病的難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國際權威科學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經過大量研究和評估后認為,目前在市場上批準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在安全性上是等同的,沒有發現有實質證據顯示其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但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中。